分类目录归档:儿女记

老婆、女儿和儿子的成长记录

社会课

或许是受疫情影响,也或许是受南京玄奘寺事件和“夏日祭”波及,花卷心心念念期待的贵阳夏日祭漫展先是延期,最后干脆取消了。宁夏“夏日祭”漫展改名为“一带一路漫展”而得以继续举办,但禁止穿和服。这感觉很奇怪,就像端午节不许赛龙舟,中秋节不让吃月饼。

“对漫展被取消这件事你怎么看?”我问花卷。

“我觉得这是不对的。”

“为什么?”

“这是两件事,不能混为一谈。”

“这怎么说?”

“玄奘寺发生的事,只是个别情况,并且那是在寺庙里;漫展是一个公共的活动,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并且漫展上并不是只有日本动漫,中国也有很多很好的动漫,怎么能因为一个人犯了错误就让所有人承担后果呢?”

花卷十岁。虽然有很多话还不能和她讲,讲了她也不懂,但我认为每天和她的闲聊,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社会课。目前看来,这门社会课她学得还不错。

晚饭前,二娃看《小猪佩奇》,这一集是猪爸爸给佩奇和乔治讲睡前故事。太座想起花卷小时候最喜欢读的一本睡前故事。太座给花卷读睡前故事一直读到三岁,然后我接班从三岁开始每晚现编故事,一直到六岁上小学,编了好几个系列的一千多集故事。结果现在,花卷只记得在大家都知道的蓝精灵故事后,爸爸还编了灰精灵、绿精灵、红精灵、粉精灵和黑精灵的故事。

伴读记卌九 | 心贼

母上大人已年过七十,仍时时提防美国发起新一轮生物战。一再提醒她,人一过六十,就再没有什么事比吃好睡好更重要。没用。但还是要说。

在家照顾患手足口病的二娃,没能去给学堂小学部参加教育局组织的足球赛拍照。

晚饭时告诉花卷,明天妈妈在家照顾弟弟,我带她去愿望清单里的东山寺、阳明祠。吃完饭,洗完碗,她告诉我体温37.2,又开始发烧了。最近她在自己认为的重要活动来临前都很紧张,生怕自己生病不能参加。结果,在活动开始前就真的生病了。游学这样,今天也是这样。为了消除她的紧张、兴奋和担忧,只好谎称明天不去了,等病好了再说。我觉得花卷这是心理暗示引起的生理反应。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为了展示一切恢复正常,明天没有什么活动,晚上自学课继续讲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课本中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今天第四天,讲完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花卷一天读全诗两遍,四天读了八遍,抄了一遍,就背得了。另外我特别强调了“屋漏”不应是课本中“屋顶漏水”的注释,根据《辞源》释义,屋漏是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古代室内西北隅设小帐安藏神主,为人所不见的地方称作“屋漏”。《诗·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毛传:“西北隅谓之屋漏。”郑玄笺:“屋,小帐也;漏,隐也。”后即用以泛指屋之深暗处。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今天飞花令,破了记录,四十七轮。下周的目标是五十轮。一提到五十,就想到李商隐《锦瑟》里“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晚上睡前花卷的体温上升到38度。让她好好休息,等病好了我们再去玩。晚上要每两个小时起来量一次她的体温。明天起床如果她精神还可以,就继续去玩,希望能破她心中之“贼”。

伴读记卌八 | 汉诗

发现一首写日记的新单曲循环BGM,九宝乐队《特斯河之赞》。

一早和太座带小儿去乌当区人民医院看病。因昨夜有发烧,被转至发热门诊。门诊医生看到小儿手、足、臀部有疱疹,要求至贵阳市传染病院的市五医做手足口病筛查。筛查结果明天下午四点出,不过根据全身不断出现的疱疹,手足口病应该就是了。医生开了内服和外用的药后让居家隔离7—10天,如果不持续高烧和病情恶化,就不用住院。

花卷在家,列了个暑假想去的地方的清单,有夜郎谷、青岩古镇、省博物馆、东山寺、阳明祠、黔明寺、达德书院和贵阳的“魔都”花果园。答应她,等弟弟病好了就一处一处带她去。清单里的地方,除了夜郎谷,她都去过,但都没有印象,所以算是重游贵阳,重新认识自己居住的这个小城。城小,故事也多的。

“爸爸,日本人会不会唐诗宋词?”午饭时花卷问。

“会。但凡上过学的日本人,都会几首汉诗,因为他们的教材里就有。汉诗是日本人对中国古诗词的叫法。他们也学李白、王维、杜甫的诗。”

“那以后我们去日本,和他们就有共同语言了。”

“如果有什么事我们表达不清楚,就背一句古诗词,他们应该就能明白吧?!”

“嗯,不排除有这种可能。”

中学部负责人发来微信问,有没有适合学生的,“引人入胜的历史类书籍推荐作为假期作业。”我推荐了两本,《鲜衣怒马少年时:唐宋诗人的诗酒江湖》、《鲜衣怒马少年时:唐宋诗章里的盛世残梦》,“轻历史,有故事,不摆谱,符合他们年龄段阅读。两册40万字左右,一个暑假正好。”

下午做了两张海报,推了一条学堂公众号,完成了校长安排的工作任务。

晚上花卷的自学课,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首诗比较长,分四天讲完。

“这首诗写于成都。诗中的茅屋就是现在所谓的‘杜甫草堂’”。提到成都,花卷就想去看熊猫。于是武侯祠、大熊猫基地、四川省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青城山、都江堰、锦里和宽窄巷子,随便一数就得在那玩起码一个星期才够。如果可能的话,这个假期也可以去看看。我比较怀念武侯祠后街晚上的藏族夜市,就像拉萨的冲赛康。花卷天天挂在脖子上那串她叫做“大粒珠”的凤眼菩提就是在那里淘到的。我觉得,我的下一串,也是最后一串佛珠只会是一串1.0cm的小凤眼。

晚上读到朗日塘巴尊者一句话:“既然凡人不可能了解透凡人的心,就不要对任何人评头论足。”顶果钦哲法王说自己在闭关时曾连续三年没有说一句话。越来越觉得每天说的话里,绝大多数都是废话。又想闭关了,起码能一个整天不用说话也是享受。

今夜枕边书,张宏杰《历史的局外人》。最近读书慢很多。

伴读记卌七 | 乡书何处达

昨天全校期末总结,教职工和学部负责人一一PPT展示、总结。近40人中数人情之所至,“泣涕零如雨”,“呜咽泪沾巾”。中午还参加了中学部关于下学期课程安排的会,确定了下学期上我语文课的学生,是六、七、八三个年级中,包括花卷在内语文程度最好的几位。晚上困极,9点就睡了。睡前颜校长发来微信,说这一周学堂小学部学生将参加四场教育局组织的各校间足球比赛,问“这几天可否抽个时间去拍点素材。”我回复:“我争取。二娃生病在家。”

今天二娃因咳嗽和发烧未送幼儿园。下午烧至38.3度,但饮食和精神都还可以。花卷姐姐在家看书一本、画画数幅、手账写了数页,倍感无聊,闺蜜虽然在家,但也持续两天高烧,不能在一起玩;我要带弟弟,不能陪她一起出去玩。别人家的小孩子放假,天南海北到处玩;我们家的小孩子放假,只能在家里在书里地北天南到处神游,于心不忍,让她选一部电影,她选了《外太空的莫扎特》明天自己去看。晚上她后悔了,说再等一段时间在网上也一样可以看,不用花这30多块钱。我说在电脑上看和在影院里看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并且我们不能天天待在家里(我能,但不能这样要求孩子),还是要走到人群中去。

中午,太座回来带二娃睡觉时,把中学生的暑假作业要求发往他们电子邮箱。作业包含五项内容:

1、每天写字帖,量为一首古诗词;

2、每两周读一本书或阅读量20万字;

3、读完每本书,须完成一篇读后感、书评,超过十处或200字眉批、旁批,三项任选其一;

4、每周一记,不低于200字;

5、每月至少参加一次社会活动(不包含朋友聚会)。

晚上自学课上的是《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花卷从“边秋一雁声”马上脱口而出王维《使至塞上》的“归雁入胡天”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我要求至少说出三句与这句意思相近的,花卷应对的诗句中,以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最佳。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句,花卷对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句,同为五律,这一对相当有深意。“学古诗词到这勉强算是一只脚入门了。”我对花卷说。

伴读记卌六 | 输入输出

前天花卷吃坏了肚子,食烧,停课休息;昨天毕业典礼和期末汇演,晚上11点才到家,又停了一天课。今天自学课总复习,把开课以来的67首古诗通背一遍,正好一节课的时间。明天上新课。

花卷列出了暑假阅读书单,一共21本,以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国际安徒生奖获奖作品为主,还有几本东野圭吾。最低每周读完两本。每读完一本书,要完成一则读书记。读书记可以是读后感,可以是笔记,可以是书评,重要的是记——就像这个伴读记。读要有,写也要有,要有输入也要有输出。

伴读记卌五 | 求诸己

中学部七年级期末考试监考两天,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储备颇让我担忧,但又无能为力。很多时候都是这样,能做的只有做好自己。

晚饭时和花卷聊天,说到人一生能做到“做好自己”就算是小有所成了。当然,这个所谓的“成就”是今日的自己与往日的自己相比,不是与他人相比。

“‘做好自己’有两层意思,”我说,“一是做正确的事,二是把能做和应该做的事尽可能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在《礼记·大学》里面的说法就是‘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用俗话说就是举头三尺有神明。事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是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对得起自己。君子求诸己,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做到‘君子’的内外修为,但凡事向内求索,不要向外索求,这总是不至于太错的。”

“爸爸,这听起来好难啊。”

“对啊。一个人的改变和改变一个世界一样困难。”

花卷的自学课,继续杜甫。今晚是《春望》。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胜”音[shēng],“簪”音[zēn]。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次年六月玄宗逃亡四川,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即位;八月杜甫前去投奔李亨,不想半路被叛军所俘押至长安,终因官职卑微而未被囚禁,而同时被俘的王维却被严加看管。这首诗于757年作于长安。报效无门,连叛军都觉得这样的小人物不值得关押费食,但杜甫却时时为国家担忧,借宋代陆游的一句诗来说杜甫,“位卑未敢忘忧国”,可敬、可叹、可悲、可惜,还有点可笑。

伴读记卌四 | 尽量简单

今天的自学课继续杜甫。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二十几岁游历四处,爬泰山时写下这首诗。年轻时候,谁还不都是胸有丘壑眼存山河?只是被生活盘玩多了,就有了包浆。质地越细密,内心越坚定的,包浆越醇厚;反而随波逐流者就像糠仔,盘着盘着,浆没包起来就散了。

也不晓得自己有没有包浆,就是人生下半场,要做一个简单的人,物质极简,圈子尽量干净,或者干脆不加入任何圈子;现在已经够简单了,但内心还不够丰盈。所以要找点什么来填充回声嗡嗡的内心。古诗词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还是这一团一团的填充物。内心充实了才可能有一点诗意的生活,或者说让生活不至于沉没于日常的苟且而不自知。所以,当开始一种自省的生活时,一定离不开诗。很难想象没有诗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伴读记卌三 | 坚持成习惯

今天的自学课内容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明天是花卷的语文、数学期末考。今天就没展开讲,只提了一下“安史之乱”,读写背后她要复习一下准备明天的考试。

开课43天,学诗67首。再坚持一下下就不需要坚持,就成为习惯了,习惯就自然了。

定制的学堂文创产品今天到货三种。

收到十几块钱买来二十几粒玛瑙圆珠,不值钱的石头不论大小色泽颗颗都像成熟的樱桃。喜欢。

伴读记卌一 | 量力而行

花卷昨天自己做了一本毕业纪念册,去办公室找我帮她打印照片,想把全班的合影贴在封面。我说办公室的油墨纸张打印机是为教学服务的,不应用于私人用途。于是今天她一个人的“城市漫步”时间除了与以往一样的逛文具店、街头漫步,新任务是还要找到一家打印店。

回到家以后,她给我展示今天购物的收获和打印的照片,还有七支比普通质量还好一点的中性笔。

“你买这么多中性笔干嘛?这一把足够我们俩用一年了。”

“是在路上遇到一男一女两个学生,他们说自己是乌当中学的高中生,街头卖笔是他们的社会实践项目。他们说如果不能把笔卖出去,就不能通过考核,完不成项目,就拿不到毕业证,上不了大学。”

“赞!我女儿真有爱心。来拥抱一个!太棒了!”我知道两个高中生是为了把笔卖出去哄小学生的说辞,“不过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买一支就好了。”

“可是一支会不会太少?再说我也没有三块钱的零钱,他们说他们也没有。”

“只要你助人的心是真诚的,一支笔所传递的爱心和十支笔的爱心,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样的。还有就是作为一个社会实践项目,我相信把七支笔卖给七个人的实践和收获,一定比卖给一个人的收获更多。所以你们都没有零钱,你可以请他们等一等,等你买到你喜欢的手账周边文具找回零钱后。如果他们愿意。”

比学习如何挣钱更难的,是学习如何花钱,而且是越花越多。

下午花卷的自学语文课,学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里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复习了杜甫的《绝句二首》。

常建(708—765年),字少府,祖籍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晚上补花卷学日语100天的奖励,去撸串。路过小莽子家的便利店,他妈妈告诉我:“642分,考上了一中。”贵阳市一中是贵阳应试录取分数最高的掐尖高中,没有之一。学堂的初中毕业生这次中考的最高分,比小莽子低了100分。这100分,就是应试与否的教育和教学的不同。临考前,学堂的九年级学生们还在水上基地划了一周的皮划艇,晚上烧烤,演奏演唱,开心玩乐。平时他们也正常参加学堂各类课程和活动——六周展、戏剧、音乐、期末汇演,篮球、足球、手球、飞盘……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不同人的不同人生。但无论怎样的价值观,都是只有“量力”才能“行远”

伴读记卌 |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花卷的自学课,今天是复习高适的《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 ,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别董大·二首其一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从“边塞四诗人”,又复习了一下“初唐四杰”。

“董大,不知道什么名字,有一种说法指董庭兰,因其在家族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董庭兰是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陇西人。他少年时并不肯读书,到处游荡,甚至做了乞丐。直到五十岁,方才努力读书,终有所成。所以我觉得这首诗的亮点在董大身上。太励志了。”我说。

“所以,学习这件事情真的不用太着急。是吧?!”花卷说。

“嗯。学习这件事,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或目标,知道为什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