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尺宅叟

关于尺宅叟

唾沫星子如月季花般四溅反刍流逝青春

【也闲·古诗词课】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中“绿蚁新醅酒”的酒,极有可能真的是绿色的。在喝了这次小酒十年后,白居易与一位据说是刘十九的族弟在扬州喝了一次大酒,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送给他。刘十九的名字没几人知道,但刘二十八却非常有名,他就是与白居易并称“刘白”的刘禹锡。

写下《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诗句的李绅,过的却是灯红酒绿穷奢极侈的生活,“司空见惯”这个成语就来自刘禹锡写给李绅的《赠李司空妓》:“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也闲•古诗词课】第一季,从《全唐诗》二千余位唐朝诗人、四万八千余首唐诗中,综合历代各家选本,汇编而成《唐人五十家小集》。小集始于虞世南,止于皮日休;自初唐,经盛唐、中唐至晚唐按世次编列,共选包含但不限于小学至高三语文课本内唐诗一百五十余首,精讲五十位唐朝诗人的际遇和诗的意境,既讲唐人唐诗,也是一部唐史,希望由此帮助学习者获得进一步一窥诗歌壸奥的钥匙,体悟到诗词中的兴发感动的生命。详情请扫码咨询>>>

【读书记1529】丁慈矿《小学文言启蒙》

早上太座上班,载我和二娃至龙腾路,转216路去南明区妇幼保健院做入园体检。二娃身高、体重、视力等均为中高,甚好。只是回程雨细风急,在郊野的站台等乡村公交时,冻得四岁半的娃小手小脸冰凉。

还有一周就开学了。大娃初一,转学到见龙中学;二娃幼儿园换到了多彩贵州城里的文旅幼儿园,我也再次回归自由职业者身份。一家三口都离开了幸福学堂。

2025是蛇年,对于48岁本命年的我来说,又是一个新开始。还好,从2000年到现在,借太座的话说我“做过的工作不计其数,从事过的行业也多已消失”,对于各种新开始都已经习惯,在幸福学堂这八年才是24年职业生涯中最长的唯一。

成为自由职业者的独立教师,一周五天可以在家阅读、备课好好输入,周末两天讲课输出。也闲书局依旧是放在首位的合作伙伴。

春节期间,与也闲局座秋蚂蚱和小糜老师商量下来,年后新开一门古诗词课。下午小糜老师来电,说这周下来招生不甚理想。不知道是行情如此还是这课仍然没有打到家长应试的痛点。我对应试是有些不屑的,但用局座秋蚂蚱大人的话说,也不能像人文通识课那样太曲高和寡。距离开课还有一周,看看招生情况会不会有改观,也看看有没有可能与其它机构合作新开文言文、古诗词和阅读写作三门课。

下午和晚上,为准备文言文课,翻完黄玉峰主编“语文太重要”丛书之一种,丁慈矿编《小学文言启蒙》。这本小书分为二十个单元,选文共一百篇(段),其中五十篇选自清末至民国的小学国文教材,五十篇摘自各类古籍杂著。选文不拘一格,写人、记事、状物、绘景、论说,笑话、神话、寓言、游记、尺牍等均有所收录,且所选文章语言清浅雅致,读来朗朗上口,可与钟叔河的《念楼学短》互为裨益。

主编黄玉峰在序中说:“语文的差距,本来就不是分数的差距。语文的差距模式人生的差距,是一生的差距,是生命的差距,是生命质量的差距。这个差距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很大很大。它将跟你一辈子。你的生命是不是有厚度、有宽度、有高度,你是不是能够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精神生活的人,一个真正精神上独立自由的人,你的一生如何、生命的质量如何,这一切都和语文密切相关。”只是在AI强大的输出面前,以语文为基础的文科,都已渐渐被时代所边缘化。

编者丁慈矿在前言中说:“汉语文章以文言的形式存续久远,文言积累了丰富璀璨的文化遗产,文言承载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1917年兴起的白话文运动,至今已一个多世纪,‘文白之争’却从未止息。暂不论这其中的是与非,让孩子从小接触一点文言,对提升孩子的语感应试有所裨益的,因为汉语之美,汉语之趣,尽在其中。”可惜,美则美矣,但若是考试不考,提分效果不显著,再美也没有多少人会来了解和学习。这书2015年8月1版,2019年10月17印,不可谓不畅销,印量不可谓不大,但在豆瓣只有7人标注“读过”,因“评价人数不足”而没有评分,这或可算是一实例。

敲完这篇日志,我给了DeepSeek“生成一篇描写雪天景色的文言文”这样一个指令。它用时仅20秒生成的这篇骈文,虽然少量句子存在问题,但“冻雀敛翅栖檐角,寒犬印梅过短墙”、“远闻古寺钟沉,近观冰池镜澈”这样的佳句,已超过绝大多数现代人20年的文言文造诣:

彤云密布,六出飞霙。千峰隐曜,万壑披纨。松柏挺素甲而凝霜,梅枝缀冰绡而垂玉。柴扉半掩,琼英斜侵砚席;野径皆迷,素锦漫覆石阶。茅檐倒挂晶帘,若银锥斜挂;竹杪低垂素练,似鲛绡漫卷。冻雀敛翅栖檐角,寒犬印梅过短墙。野渡无人,冰锁兰桨;荒村向晚,烟袅竹炉。远闻古寺钟沉,近观冰池镜澈。鸦阵书天,俄而墨痕尽没;渔舟蓑笠,倏尔孤影寒江。四野皑皑,乾坤清气凛冽;八方寂寂,太素之境浑成。此际凭轩,但觉尘虑尽涤,心怀澄明若琉璃映雪。

AI对文明来说意味着什么的讨论甚嚣尘上,身为其中的微尘,我看不清,但可以用余生慢慢体会。就如太座大人所说:它能生成这么好的文字,又有几人懂得欣赏呢?至少有我一个。

丁慈矿《小学文言启蒙》,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语文太重要”丛书之一种,2015年8月1版,2019年10月17印,总阅读量第1529本。

【也闲·古诗词课】在盛唐,人们认为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诗居然是……

《全唐诗》共九百余卷,收录两千二百多人的诗歌作品四万九千八百余首,其中谁是第一位唐朝诗人?第一首唐诗是哪一首?

在盛唐,人们认为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诗居然不是“海上生明月”,居然不是“乘风破浪会有时”,而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什么?

张若虚的诗,《全唐诗》中仅收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在从明到清的三百年里评价渐渐走高,在晚晴王闿运称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近代更被闻一多推为“孤篇盖全唐”。这首诗为何在从唐到明的八九百年时间里,一直不被世人所重视?

韩愈的诗文确实都好,但他说话也确实难听得很。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的“屋漏”不是指屋子漏雨,那是指什么?

【也闲•古诗词课】第一季,从《全唐诗》二千余位唐朝诗人、四万八千余首唐诗中,综合历代各家选本,汇编而成《唐人五十家小集》。小集始于虞世南,止于皮日休;自初唐,经盛唐、中唐至晚唐按世次编列,共选包含但不限于小学至高三语文课本内唐诗一百五十余首,精讲五十位唐朝诗人的际遇和诗的意境,既讲唐人唐诗,也是一部唐史,希望由此帮助学习者获得进一步一窥诗歌壸奥的钥匙,体悟到诗词中的兴发感动的生命。详情请扫码咨询>>>

【也闲·古诗词课】上了这么多年学,我们到底学了多少“假”唐诗

你以为语文课本里说李白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那他就是中国人?其实他极有可能是个歪果仁。

你以为李白只是个诗人?其实写诗不过是他的众多兴趣之一,甚至可能只是业余爱好。

你以为语文课本里的《静夜思》是李白写的?其实这首诗还有更李白的另一个版本。

你以为“床前明月光”就是语文课本里李白靠在窗前床上对月举杯那张配图吗?其实那张配图错得离谱。

你以为李白和王维是当时唐朝的大V他们一定交情不错?其实他们是大唐诗人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你以为语文课本里“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这首诗是王维写的?其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到底是谁。

上了这么多年学,我们到底是学了多少“假”唐诗?

【也闲•古诗词课】第一季,从《全唐诗》二千余位唐朝诗人、四万八千余首唐诗中,综合历代各家选本,汇编而成《唐人五十家小集》。小集始于虞世南,止于皮日休;自初唐,经盛唐、中唐至晚唐按世次编列,共选包含但不限于小学至高三语文课本内唐诗一百五十余首,精讲五十位唐朝诗人的际遇和诗的意境,既讲唐人唐诗,也是一部唐史,希望由此帮助学习者获得进一步一窥诗歌壸奥的钥匙,体悟到诗词中的兴发感动的生命。详情请扫码咨询>>>

【也闲新课】古诗词课第一季:唐人五十家

这个春节假期,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接连两天下午我都在也闲书局,和局座大人秋蚂蚱复盘2024年人文通识课的得失,讨论2025年新开课程的计划。

也闲人文通识课,是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基础,把中国放入世界发展中的全球历史为主干和脉络,以一个个“人”和他们的故事和文学作品为枝叶的主题式跨学科课程体系。课程中不但有阅读写作,还有大量的讨论。因为我们看到,随着ChatGPT、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不论师生,既面临技术冲击带来的挑战,也迎来了重塑教育价值的机遇。其中的机遇,既将学生从刷题和依靠背诵、机械训练得出所谓标准答案的无效重复中解脱出来,又能实现教师角色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升级为学习的陪伴者和引导者;教育的核心价值,也转向个性化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对于中国文化来讲,能训练母语感觉、提升感知和运用母语能力的媒介,最精粹而又符合中庸之道的,莫过于唐诗宋词。

在中国的各种文学形式中,诗歌的传播是最广泛的,而其中唐诗尤甚。这不仅缘于唐诗艺术上的成就,更在于唐诗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博大胸怀和万千气象。

于是我们尝试在2025年,从获得家长和学习者高度认可的人文通识课程体系中,剥离出古诗词这一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开混龄小班课程——也闲古诗词课。

课程第一季,从《全唐诗》二千余位唐朝诗人、四万八千余首唐诗中,综合历代各家选本,汇编而成《唐人五十家小集》。小集始于虞世南,止于皮日休;自初唐,经盛唐、中唐至晚唐按世次编列,共选包含但不限于小学至高三语文课本内唐诗一百三十余首,精讲五十位唐朝诗人的际遇和诗的意境,既讲唐人唐诗,也是一部唐史,希望由此帮助学习者获得进一步一窥诗歌壸奥的钥匙,体悟到诗词中的兴发感动的生命。

班级人数:10人
课程时间:每周六15:30 – 17:00
地点:也闲书局(云岩区中华北路289号)
课程详情请扫码咨询

【也闲谈·廿二】张艺龄 | 期末论文:文科的未来

我今年的年三十贺岁朋友圈文案,与往年不同,是用DeepSeek经过“深度思考”后生成的。

作为一个以阅读、写字和与人聊天(讲谈)为生活方式的自由职业者,或者说是“独立教师”,过去这一年里关于AI的感受就是,在包括文字、风格的模仿和再创作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人工智能已经超越和取代了绝大多数人。这是否就意味着人文学科的没落是注定的,是被时代所淘汰的落后学科?这也是2024年在也闲书局的最后一次讲谈,我留给四到八年级各位学者要去思考并完成的期末论文:《文科的未来:全球文科倒闭潮与AI时代教育的核心》。

我认为,巨大变革发生时,身处其中的个体极难看清正在发生的和未来的发展,因为这个变化太过庞大又无处不在,超出绝大多数个体的理解能力。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历史中发现一些线索用以指导当下,从而找到一些确定和不变的,来面对当下的不确定和变化,使自己不至于因迷茫而盲从。所以关于历史的学习,我常常建议各位也闲讲谈的学者不妨把时间线拉得长一些,如以500年或者1000年为一个周期来看。

以火药能释放为机理的枪、炮等火器在战争中大量使用的热兵器战争,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标志着人类战争从近战开始转入远战,实现了以兵力搏杀转为火力突击的军事革命。但冷兵器并没有因为热兵器的诞生而消失,随之而来的是人类对战争的理解的变化、战术的升级和士兵对更加强大的兵器的驾驭能力的提升——通过学习,从被淘汰者成为使用者,少量人成为了新技术的驾驭者。关于人类历史的进程为什么总是伴随着战争,我们在也闲书局的讲谈里,与学者们也有过讨论。

任何时代的人类社会,都存在着工具或以工具推动的社会制度的创造者、驾驭者、使用者、被奴役者和反对者。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因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使大批手工业者工资下跌、失业甚至破产,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从而引发了工人自发以破坏机器为手段的卢德运动。现在,工业化、自动化、数字化或一切新科技的反对者也被称为“新卢德分子”。卢德分子从来就没能阻止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的改组和对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多数人通过接受学校教育,成为新科技的使用者,当然也有极少数者成为了驾驭者。例如汽车的出现导致大量的马车和马车夫被淘汰,但给更多的使用者——司机提供了就业机会;机器提高了生产效率,让人们得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尝试更多的领域,寻找到新的机会,诞生了新的行业和工作机会。当下中国的教育模式、手段和目标,就是来自百年前的欧洲,为了向工厂培养大量不需要太多思考,只要听话,能简单理解和进行规范操作的机器使用者而生的。

现在,很多家长发现当下的教育有很大问题,但又不得不被其裹挟,深陷其中,这就是被灌输以工业化细分的局限性知识和大量标准化训练,导致思考和判断缺乏,且不具备行动力的后果——因为这一代家长也是被这种教育模式所塑造的。现在,AI来了,这是与工业革命一样的“千年巨变”,套用《三体》里一句话:淘汰你,与你无关

作为身处其中的个体,我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可以选择如何应对。是选择放弃抵抗,躺平被动接受被改变从而成为短视频和手游重度依赖那样的被奴役者;或者被迫接受刷题、标准化训练,缺乏常识和自我认知的使用工具的工具人,还是努力成为创造和驾驭工具的极少数。

要成为工具人很简单,社畜就是大家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就好了,好就大家都好,坏又不是我一个人遭难,心理学称这个为“责任分散效应”,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并且人类历史上“大家都好”的情况极少发生。但要成为驾驭者,就很难,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创造……这些词从字面上就意味着与大众的格格不入,但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孤独。一个人如果能享受孤独,就会发现“我从来并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人而已,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中,因为我有点儿狂妄,是无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无限和永恒也许就喜欢我这样的人。”(博胡米尔·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

这篇文章,是每周六在也闲书局参加讲谈的,五年级学者张艺龄的期末论文。虽然存在着表达不够严谨,以及行文、用词上的若干问题,但我认为在AI的帮助下,技术性问题都可以很快得到改善和提高,比这些更重要的是思考,尤其是独立思考,过程比结论更重要,否则就是AI让你以为你在思考——AI越发达,肉体健康和心灵健康就越稀缺;AI越发达,独立思考和用双手进行真正的创造就愈发重要;AI越发达,就愈要用真正的食物和真正的对话滋养自己的身心,让自己成为那无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

文科的未来
张艺龄(五年级)

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了很多知名关于大学取消文科专业的新闻,于是引发了我一个思考,难道文科真的没有未来了吗?

有数据显示,在大学大多数被取消的都是文科通识教育、历史、英语、宗教之类的专业。而我认为,这些专业被取消,是因为现在全球都在发展科技,而且AI的数据库比人脑强大,这些关于历史、宗教、文学的信息AI都可以给出全面专业的答复。而且像语言学习类专业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渠道来学习;也可以用翻译器,不需要在大学再专门学习了。

虽然AI很强大,但它只不过是一个来帮助人类更高效完成工作的工具。

我们想要更好的运用AI,所以就要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创造力、创新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和文科学习有关。

所以,我认为文科也很重要,理科能做的就是计算和逻辑思维,一些语言沟通能力还是需要文科生的。

【读书记1528】戴罗勒《戴罗勒博物日记》

这是一本法国文化机构“戴罗勒之家”编写的手账历书,译者是寿利雅。作为手账也好,历书也罢,正方形的奇怪开本并不适合随身携带,并且纸张太硬也不适合摊开书写。作为图书,内容太过单薄。作为科普读物,译者的中文显然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糟糕,全书区区2万字的一则则小博物贴士,多文句不通,无头无尾。带娃空隙读不了什么书,正好拿来消遣翻过,也得几则新知,但病句读来是在别扭:

【橄榄树和民主】雅典娜和波塞冬争夺对雅典的庇护权。国王凯克洛普斯要求他们每人送一件礼物,让人民来决定哪件更有用。波塞冬变出了一匹所向披靡的战马,而雅典娜则拿出了一根橄榄枝。男人们投票支持战马,而人数更多的女人们,则选择了橄榄枝,于是雅典娜当选。不过为了平息波塞冬的愤怒,男人们取消了女人们的投票权。

这一则不到150个字,“每人送一件礼物”,这是两位神,不是人,并且送的对象不清楚,是给国王还是所有雅典人?用“所向披靡”来形容一匹战马,莫名其妙。因为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达到之处,敌人望风溃散,一切障碍皆被清除,而在战场上作战和主导战局的是人不是马。“男人们投票支持战马”句,用“支持”,对象应该是波塞冬而不是一匹马。

【从柳树到阿司匹林】埃及人曾用白柳树皮煎汤来退烧和缓解疼痛。这个做法一度失传,直到19世纪,科学家们分离出柳树主要的有效成分——水杨酸。就这样,1899年成为一种传奇药物在医学和商业取得巨大成功的起点,这种药物,就是阿司匹林。

这一则不到110个字,大概意思能明白,但没有一句话是通的。“埃及人曾用白柳树皮煎汤来退烧和缓解疼痛”句,应为“古埃及人曾用白柳树皮煎汤饮用来退烧和缓解疼痛”。“这个做法一度失传”,如果失传,科学家和作者是怎么知道的?“科学家们分离出柳树主要的有效成分——水杨酸”,柳树是树,不是药,说一种树的“主要的有效成分”是水杨酸这是病句。“1899年成为一种传奇药物在医学和商业取得巨大成功的起点,这种药物,就是阿司匹林”句,既没有说清楚水杨酸和阿司匹林是什么关系,更误导读者认为水杨酸就是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从柳树中提取得来。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读过的最著名的历书是富兰克林的《穷理查智慧书》,或许还是翻译的原因,也没有读出有多出色。

戴罗勒《戴罗勒博物日记》,四川文艺出版社2018年11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528本。2025年读到的第一本精美的“烂书”,也是《历史:地图上的世界简史》之后读到的又一本包装精美的“烂书”。

我们家有没有《简•爱》

“爸爸,我们家有没有《简•爱》?”前天晚饭后大娃突然问。

“有啊!”

“可是我没有找到。”

“怎么可能?搬家时我还看到过,我找找看。”我趴在外国文学类书架上,左左右右上上下下爬了个遍,“好吧,竟然确实没有。明天正好要去也闲书局商量年后开课的计划,顺便给你买一本。”

“那爸爸给你买书回来前先看这本吧。”太座从书架上扯出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名著名译丛书“之一的《茶花女》丢到大娃面前。“好吧,那就先看看这本吧。”

昨天下午在也闲,和局座秋蚂蚱还有小糜老师讨论了年后要新开的课,临走给大娃买了商务印书馆“全译典藏版”《简•爱》。

晚饭后,二娃在用橡皮泥捏奥特曼大战恐龙,大娃边拆塑封边问:“爸爸,你看过这书吗?”

“我也是在你这个年纪时看的。那时每天去公共厕所蹲坑都会带一本书,一个星期在旁边坑位‘雷雨伴奏’下来,就蹲完一本书了。”

“哇~真恶心。哈哈哈”

和太座下了几盘棋后,大娃就一直坐在书桌边看书,到睡前读到173页,全书三分之一。家里没点储备还真“养”不起这娃了。

【也闲谈·廿一】童纪初 | 期末论文:全球文科倒闭潮与AI时代教育的核心

在2024年的最后一次讲谈,我留给四到八年级各位学者的期末论文题是《文科的未来:全球文科倒闭潮与AI时代教育的核心》。这个题,在各学校期末作文要求写《心中的秘密》、《感谢》、《我的XX故事》这样回忆生活中的某个事件,并体现某种情感或论证教室里排座位,是一人一座还是两人一座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写作评估中,显得格格不入。

我这个被讲谈的学者称为“种子大户”的陪伴者,抛出这个题是希望他们从这里开始,又埋下一颗深究问题的种子,关注当下,关注自身,进而在一两年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后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自选课题的探究。爱因斯坦曾说:“产生问题常常比解决问题更具有实质意义,因为解决问题不过是数学或者实验的技巧罢了。”这句话在AI时代看来,更是如此。

当然,在这个阶段不奢望学者们能“有系统”的思考,写出“系统化”的论文。

在这里的“批判性思维”,首先是要学习分辨“事实”和“观点”;“批判性”也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地批判一切、否定一切,而是包含逻辑思考、信息分析、综合评价等高级思维的,通过“质疑—分析—审辩”去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这篇是五年级学者童纪初的期末论文,我读来非常享受,因为从中看到了一位学者对“AI”、“教育”、“人文精神”和“实用主义”等方面的思考,同时让我想起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的著名哲学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文章最后一句“学会分辨信息真伪,有自己的思考和辨判断力”,相当精彩,这也正是当下教育中普遍缺乏的。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学者,才能在时代的变革中不盲从,不成为“乌合之众”,而是“让我们成为一个懂得关心人、会表达自己和有创意的人”,成为“社会的良心”,去“创造美好的生活”。虽然文中有错字,但瑕不掩瑜。

全球文科倒闭潮与AI时代教育的核心
童纪初(五年级)

我认为文科是学关于人和社会的事,比如历史、文学和哲学。文科会教你: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让你感受到文字的美和力量、帮助你学会辨别对错和让你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怎么相处……总而言之,文科教的不只是知识,更是让我们成为一个懂得关心人、会表达自己有创意的人!

我认为理科是学习自然界和科学知识的课程,教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理科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天文。理科可以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理解自然现象和推动科技进步。理科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帮助人类更好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美好的生活。

但是文科和理科对于人类都很重要,缺少科学的人文是愚昧的,缺少人文的科学是危险的。

出现文科倒闭潮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几点:

社会重视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就业压力大、理科看起来“更实用”、大学资源分配倾向理科和社会对文科的误解。文科倒闭潮是因为社会更关注技术和经济需求,而忽视了文科在人文关怀、文化传承和社会理解中的重要作用。

但是部分文科研究的东西太边丝缘化了,大家觉得太没用了,这也是值得讨论和研究的地面。

AI时代的教育不应该死记硬背了,应该借助AI了解信信息,也要学会分辨信息真伪,有自己的思考和辨判断力。

【读书记1527】檀上宽《永乐帝:华夷秩序的完成》

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至秦汉统一的过程中,中华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这也是在处理华夷关系中发挥作用的,作为中国思想基础的“天命思想”。其中,天的最大作用就是让有德者承天命来治理天下。

最早的时候,中国人虽然认为与异民族之间存在差异,但并不是太歧视他们。直到战国以后,“夷狄”在儒家经典中反复出现,成为了污蔑的对象,受到低人一等的对待。儒家思想强调“华夷之别”,认为夷狄与禽兽无异,被视为野蛮人,自此,“夷狄”的概念被确定下来,并且“中华”置于夷狄之上。

《明史》中对建文帝最后行踪的记载是: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或云帝由地道出亡。不管是自焚还是出逃,真想隐藏在未知的黑暗中,注定纠缠篡位的永乐帝一生。

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变”后永乐帝就急于编撰《永乐大典》,目的在于对内制造一出“永乐盛世”来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在。在外交上,利用朝贡制度谋求国际秩序的确立则是第一重要的,因为他要树立起天子的形象,四夷来朝是为自己正名。这个体制的特征就是把周边诸国对中国物资的需求作为筹码,将以明朝为中心的华夷秩序推广遍及东亚及全域。若周边诸国想要与中国建立商贸往来,就必须要置身于明朝制定的华夷秩序框架中,受其规范。明朝禁止民间的海外交流,而将其限定在国家间的朝贡贸易中,旨在与周边诸国之间建立起国际性的政治经济秩序。

赋予皇帝权力,皇帝使用权力统治社会、维持秩序,这是中国的逻辑。按照这种逻辑,中国皇帝的权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加强化。每当秩序崩坏之后,权力都会被身为秩序统治者的皇帝再次集中,明朝专制国家的产生就是权力集中的结果。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明朝专制国家是中国社会的“体制性归结”,那么,当然可以说,明朝体制是一种“牢固”且具有“统治性”的体制。这是中国史的一个归结点,也是新时代的出发点,而永乐时代达到了旧时代的一个顶峰,也可以把它视为新时代萌芽的分界点。此后,中国社会在明初体制的制约下,向着中国式的“近代”迈出了缓慢的一步。

檀上宽《永乐帝:华夷秩序的完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鲤译丛”系列之一种,2015年12月1版,2016年1月2印。总阅读量第1527本